Sunday, February 26, 2012

專題報告 - 後種族隔離時代下南非的就業與社會階級流動

台大財金系4年級朱玉琦

1994南非政府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後,比較種族隔離前後的社會議題已廣泛被各界學者研究。在種族隔離時代,「種族歧視」並不是心理學的名詞,「歧視」更表現在不同種族間教育機會與工作機會的不平等。在1994前,只有白人才能從事技術性勞工或是經濟管理職,黑人或是其他種族則受限於低技術的勞力密集產業(如挖礦),再加上南非產業長期仰賴低勞力成本的優勢,以及工會在白人領袖的領導下主要保障白人技術勞工,使低技術的黑人工作待遇飽受剝削。而在教育上,種族隔離政府制定《班圖教育法-1953》讓白人與黑人接受不同教育系統。黑人僅接受六年學制培養低技術勞工為導向的基礎教育,在1960~1970年代,政府平均每人白人學生的支出是平均黑人學生支出的十倍,[1]教育品質差異與政策導向使不同種族的社經地位流動受限。[2]